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学 分:2学分
学 时:32学时(理论:24学时;实践:8学时)
课程类型:通识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本科学生
一、课程说明
随着社会各界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逐渐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教育作用。该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让学生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掌握训练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技能,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毕业后走上各级各类工作岗位,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适应社会,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的思辨能力变得更加锐捷,处事能力进一步增强。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尊重生命、关爱他人、主张正义,严格地去坚守诚信守则,在实践中理解并自觉遵守道德和规范,履行自我职责。
2.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爱的能力,学会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充分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及发展规律,将自己的所学会的心理知识在专业学习中运用,学会并掌握科学的心理调试方法,帮助自己,充分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意识,学会解决专业工程问题,构建健全的人格,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学海无涯苦作舟 ——重构学习体验
1.课程教学内容
学习的概念与类型;学习的心理结构;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困扰和调试方法;大学生应试心理与调试。
2.课程重点、难点
对学习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困扰和调试方法。
3.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学习的定义、分类、作用和一般过程;认识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身心健康的关系;把握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
4. 课程教学方式
课堂讨论,课堂讲授。
(二)打开心灵之窗 ——探索心理
1.课程教学内容
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异常的分类与特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
2.课程重点、难点
心理健康的标准
3.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掌握心理健康的要素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 课程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三)开启人生“心”地图 ——了解自我
1.课程教学内容
自我意识的概念和发展过程;大学生认识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与偏差;自我意识形成的信息来源;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大学生人格特点和气质类型。
2.课程重点、难点
自我意识的概念、来源,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偏差与完善途径。
3.课程教学要求
明确自我意识的概念、心理结构、特点、作用,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及调节的方法;掌握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本途径;了解人格的定义和个人气质类型,掌握塑造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
4. 课程教学方式
课堂讨论,课堂讲授。
(四)破译人格密码 ——人格发展
1.课程教学内容
人格的相关概念和内容;人格的相关理论;人格的发展及自我塑造。
2.课程重点、难点
对人格概念和内涵的理解以及人格相关理论。
3.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人格的含义、形成与发展;理解人格理论;理解健康人格的概念;掌握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掌握大学生人格重塑的方法。
4. 课程教学方式。
课堂讨论,课堂讲授。
(五)我的情绪我做主 ——情绪与情绪管理
1.课程教学内容
情绪与情感的含义;情绪的产生机制、功能和类型;大学生情绪的特点;常见的大学生情绪困扰;情绪的调试、管理方法。
2.课程重点、难点
情绪的调试与管理策略。
3.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情绪的相关理论,把握情绪的概念、分类、状态与功能,了解大学生健康情绪的特点、标准;理解大学生常见情绪困扰的种类和原因,充分认识情商及与大学生发展的关系,掌握可操作的情绪自我调控技术。
4. 课程教学方式
课堂讨论,课堂讲授。
(六)架起沟通桥梁 ——人际交往
1.课程教学内容
人际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涵义、重要性和分类,人际交往中的常见心理效应、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的问题和分析;建立良好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方法。
2.课程重点、难点
大学生人际交往策略,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3.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人际关系的基本知识、人际关系的建立过程、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认识人际交往的功能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了解目前大学生中主要存在的人际交往障碍及其调适方法。
4. 课程教学方式
课堂活动,课堂讲授。
(七)爱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遇见爱情
1.课程教学内容
恋爱发展的阶段与心理过程,爱情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点,爱的能力的培养。
2.课程重点、难点
对爱的本质的认识与理解,培养爱的能力。
3.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恋爱发展的阶段与心理过程,爱情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点;掌握大学生恋爱常见的心理困扰,学会正确表达、接受与拒绝爱的方法;通过学习,能够正确看待恋爱问题,并提高自己爱的能力。
4. 课程教学方式
课堂讨论,课堂讲授。
(八)解除心灵枷锁 ——消除困惑
1.课程教学内容
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分标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心理咨询的相关概念;求助意识的培养。
2.课程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心理疾病,掌握预防和矫治方法。
3.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心理障碍及其鉴别;掌握大学生常见的各种心理障碍及表现;掌握大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及矫治方法;了解和认识心理咨询与治疗概念和理论;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过程及要求及求助;学会大学生心理自我咨询及自测、鉴别。
4. 课程教学方式
课堂讨论,课堂讲授。
(九)体悟人生真谛 ——珍爱生命
1.课程教学内容
生命与幸福的关系;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精彩;领悟人生大境界;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
2.课程重点、难点
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生命和生命意义的理解。
3.课程教学要求
理解生命和死亡的意义;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具体做法;掌握面对自身和他人危机状况的处理方式。
4. 课程教学方式
课堂讨论,课堂讲授。
(十)阳光总在风雨后 ——心理危机干预
1.课程教学内容
心理危机的定义和相关内涵;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与表现;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2.课程重点、难点
认识心理危机的特点和内容,掌握预防和矫治方法。
3.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心理危机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掌握心理危机的基本应对方式;学会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基本步骤。
4. 课程教学方式
课堂讨论,课堂讲授。
(十一)大学通关密码 ——提升心理资本
1.课程教学内容
心理资本的相关概念;希望、自我效能、韧性以及乐观的相关内容。
2.课程重点、难点
评估心理资本;运用心理资本提升自身能力。
3.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心理资本的相关概念和内容;掌握心理资本的开发路径;心理资本提升的方法。
4. 课程教学方式
课堂讨论,课堂讲授。
四、课程学时分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理论课24学时,实践课8学时,理论及实践课程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
课程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概要 | 学时 | 教学方式 | |
讲课 | 实践 | ||
第一章 解除心灵枷锁——消除困惑 第一节 正常还是异常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 第三节 什么是心理咨询 | 2 | 讲授、案例分析 | |
第二章 阳光总在风雨后——心理危机干预 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危机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与表现 第三节 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 2 | 讲授、活动 | |
第三章 开启人生“心”地图——了解自我 第一节 认识自我 第二节 分析自我 第三节 发展自我 | 2 | 讲授、讨论 | |
团辅活动1:自我调适 | 2 | 团体辅导 | |
第四章 我的情绪我做主——情绪管理 第一节 认识情绪 第二节 情绪的管理策略 第三节 认识压力 第四节 压力应对 | 2 | 讲授、讨论 | |
第五章 破译人格密码——人格发展 第一节 认识人格 第二节 人格特质理论 第三节 人格的发展及自我塑造 | 2 | 讲授、活动 | |
第六章 学海无涯乐作舟——重构学习体验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 第二节 什么是学习 第三节 如何学习 | 2 | 讲授、讨论 | |
团辅活动2:自我探索 | 2 | 团体辅导 | |
第七章 架起沟通桥梁——人际交往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第二节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节 人际沟通技巧 | 2 | 讲授、讨论 | |
第八章 大学通关密码——提升心理资本 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资本 第二节 希望 第三节 自我效能 | 2 | 讲授、案例分析 | |
团辅活动3:自我成长 | 2 | 团体辅导 | |
第九章 规划未来 成就未来——大学生的求职择业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 第二节 求职、择业中的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第三节 择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 2 | 讲授、活动 | |
第十章 战胜压力 应对挫折——大学生挫折心理调控 第一节 了解挫折 第二节 挫折来自何方 第三节 大学生经常会遇见哪些挫折 第四节 大学生的挫折反应 第五节 培养挫折承受力 | 2 | 讲授、案例分析 | |
第十一章 体悟人生真谛——珍爱生命 第一节 生命与幸福 第二节 生命的意义 第三节 活出生命的精彩 第四节 领悟人生大境界 | 2 | 讲授、活动 | |
团辅活动4:自我挑战 | 2 | 团体辅导 |
五、课程思政设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理论课24学时,实践课8学时,理论及实践课程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
教学内容概要
思政设计的融入点
课程思政的方法与成效
第一章 解除心灵枷锁——消除困惑
第一节 正常还是异常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
第三节 什么是心理咨询
(1)科学心理学的应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心理援助;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2)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内容。《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3)心理实训:有缘干里来相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解心理健康对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以自己的心理健康实际行动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贡献
第二章 阳光总在风雨后——心理危机干预
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危机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与表现
第三节 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1)心理咨询的概念。中医情志相胜、祝由等中医心理治疗方法(2)心理咨询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中的心理援助。(3)你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怎样?习语用典“
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4)心理实训:身心放松训练。身心放松在临床中用于心身疾病防治的重要作用。
了解中医心理治疗方法提升文化自信。熟悉心理援助在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体悟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克难关的家国情怀,激发医学生的
使命担当。
第三章 开启人生“心”地图——了解自我
第一节 认识自我
第二节 分析自我
第三节 发展自我
(1)自我发展的时代性。毛泽东民族精神。(2)自我评价偏差的心理调适。李世民:以铜为镜,可整衣冠:(3)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习语用典“
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4)塑造自我,超越自我。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我的修养要则》。(5)心理实训:发现自我的能力。刘邦的自我评价
名人故事
课堂讨论
时政要闻
名人故事
课堂讨论
实训体验
以中华名人故事激励学生,形成正确自我意识,培养自尊自信并敢于自我突破的良好品格
团辅活动1:自我调适
团体辅导
乔哈里视窗的训练
第四章 我的情绪我做主——情绪管理
第一节 认识情绪
第二节 情绪的管理策略
第三节 认识压力
第四节 压力应对
(1)情绪调控的重要性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要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等服务(2)中医情志致病学说。内伤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通过对人体气机的影响从而改变其身体的健康状态。(3)疫情期间的情绪调适和管理。福建防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自助手册(大学生版)4)情志疾病的治疗方法。历代名医医案中的传统中医心理学的治疗手段,体现天人合、形神合一的大健康理念。(5)心理实训:情绪对话
在面临新冠疫情这样的国家卫生公共安全事件,我们应该如何通过“情绪对话”冷静应对?
时政要闻
理论学习
小组讨论
案例解析
实训体验
通过名人故事、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伟大抱负,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五章 破译人格密码——人格发展
第一节 认识人格
第二节 人格特质理论
第三节 人格的发展及自我塑造
(1)气质与性格发展特征。马克思和牛顿青年时期树立了造福人类、追求真理的高尚志向。(2)良好性格的意义。苏轼名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抜之志。(3)良好性格的塑造。周总理对祖国、对人民充满着赤诚的爱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4)心理实训:接纳自我。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接纳自我、自信自强。
通过名人故事、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伟大抱负,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六章 学海无涯乐作舟——重构学习体验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
第二节 什么是学习
第三节 如何学习
(1)新时代对学习的新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2)学习目标及动机的重要性。朱德:“学习马克思主义是我唯一的出路”。(3)对本专业学习动机的探索积极探索本专业的学科特点,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建立学习动机(4)如何建立新型有效的学习方法及途径。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网络学习的心理建议。(5)心理实训:校园认同分享
引导学生热爱学校、热爱本专业、热爱中医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了解伟人故事、时政要闻等教学内容及手段,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强国的在动机,建立“从我做起”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而努力奋斗的终极目标
团辅活动2:自我探索
团体辅导
乔哈里视窗和人际沟通的关系
第七章 架起沟通桥梁——人际交往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第二节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节 人际沟通技巧
人际沟通在生活中的意义,已经通过大国外交,展示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意义。
案例分析
名人故事
互动提问
小组讨论
引用经典通过了解伟人故事、时政要闻个中国古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能够在人际交往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八章 大学通关密码——提升心理资本
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资本
第二节 希望
第三节 自我效能
塑造自我,超越自我。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我的修养要则》。提升自己的
提升自信,做可以担当时代大任的时代新人
团辅活动3:自我成长
团体辅导
第九章 规划未来 成就未来——大学生的求职择业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
第二节 求职、择业中的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第三节 择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讲授、活动
了解我国网信事业发展方向和网络安全工作成就,引导大学生形成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在合理使用网络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建立使用网络的健康行为模式。
第十章 战胜压力 应对挫折——大学生挫折心理调控
第一节 了解挫折
第二节 挫折来自何方
第三节 大学生经常会遇见哪些挫折
第四节 大学生的挫折反应
第五节 培养挫折承受力
(1)压力和挫折的类型与特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淮。(2)常见的挫折行为分析
司马迁受刑后创作并完成《史记》;李时珍历时40年写下《本草纲目》(3)压力与挫折的自我调节。南丁格尔不畏困难为护理事业奋斗终生。(4)心理实训:压力管理训练。我国学者朱建军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创立的“意象对话”
四种冲突类型与人生选择的解读
通过名人故事、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不畏困难,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伟大
理想,树立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
第十一章 体悟人生真谛——珍爱生命
第一节 生命与幸福
第二节 生命的意义
第三节 活出生命的精彩
第四节 领悟人生大境界
(1)丰富生命的过程,五四运动百年记忆史。(2)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毛泽东诗词中的“伟大民族精神”《七律长征》(3)养成积极的思维习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光芒:寓言故事《塞翁失马》(4)体验积极的心理状态,周恩来严于律己、甘于奉献的积极心态,心理实训:真诚祝福。
5)心理实训:真诚祝福
生活中利他思维的价值。
诵读经典诗词,解伟人故事和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塑造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积极品质,养成积极的思维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团辅活动4:自我挑战
团体辅导
六、教学管理
1. 在学完本课程后,学生要撰写个人成长报告,就个人的成长经历、家庭、人际、兴趣、性格、能力、情绪、适应、学习、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理想等方面对自己进行分析和探索,提出完善自我的方案。
2. 实践学时:实践学时的安排中有必修学时和选修学时,必修学时要求所有学生不得缺席,选修学时可根据学生个人情况,有选择性的完成剩余实践课程学时。
3.本课程以研究和解决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和关注的心理问题为主要任务,因而在教学中首先必须对大学生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进行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现象的探讨。在具体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在提高大学生学习心理知识兴趣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七、考核方法
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考核方式:考查 (论文)
考核形式:团辅小结、小组讨论、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等多种组合形式。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
1、考核说明
本课程的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报告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具体考核环节和考核比例见下表。
考核环节 | 平时成绩(40%) | 期末考核 (60%) | 合计 | |||
团辅小结 | 小组讨论 | 作业 | 课堂表现 | |||
考核比例 | 10% | 10% | 10% | 10% | 60% | 100% |
(1)团辅小结:在上课期间,以行政班为单位组织1-2次团体心理辅导,课后学生完成成长小结,了解学生的自我认知、人际沟通、自我接纳等,在团体互动中学习运用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完善自我意识。
(2)小组讨论:以小组任务的形式进行,根据教材内容,学生选取感兴趣的主题组成6-8人学习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学习,最终整理出报告作为考核支持资料。主题涉及适应、学习、人际、情绪、自我、恋爱、网络心理、咨询等,促进学生的合作和探索能力。
(3)作业:结合第二课堂、3·20心理健康月、5·25心理健康节、新生入学宣传、心理委员培训、12·5心理健康节等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及专题培训活动。
(4)课堂表现:包括考勤、课堂提问、问卷调查、头脑风暴、答疑/讨论等形式。
八、主要参考书目
【1】黄希庭 主编 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欧晓霞等 主编. 大学生心理健康.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张海燕 主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理查德·格里格(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